close
我對這季的日劇實在不知該說什麼,日本人的編劇功力再強總還是會碰到瓶頸,而目前剛好就是最最青黃不接的嚴重瓶頸期,而且每況愈下,重點只在於明星能不能撐起沒啥內容的戲劇功力罷了。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木村拓哉主演的「CHANGE」,整個故事結構真是鬼扯到神的領域,最好是總理可以只為單件CASE連續K公文好幾天,或為雞毛蒜皮小事把國外代表扔在一邊不管,何況木村的演技好不容易在「華麗になる一族」有了些許突破,怎麼居然又退回到原點,阿部寬與深津繪里的表現都比木村來得段數高強,過於理想化的戲劇內容讓長澤雅美、上野樹里主演、晦暗幽澀的「ラストフレンズ」(Last Friends)的收視率都有辦法後來居上。

那天坐在
NY BAGELS翻譯時,隔壁桌的女孩還在討論美知留(ミチル)再繼續溫吞下去,Last Friends收視率說不準會慘跌到2%。其實我也是不看好的,故事主軸如果不要走在長澤雅美與錦戶亮兩個有SM癖好的人身上,狀況說不定還會好一些。
還好天海祐希主演的「
Around 40」多少給了我一點信心。應該是已經脫離純看戲的年紀,以及貼合本身狀況的關係,總希望能夠在輕鬆之餘還能在某些點上得到啟發。這部戲與之前菅野美穗主演的「働きマン」(台譯「工作一姐」,我還省電一哥咧)同樣都是需要用心琢磨的片子。女人到了Around 40(指3544歲)的年齡層之間總有一些煩惱。單身的人愁著碰不到好對象,剛結婚的人可能面臨不孕的困擾,而想外出工作的家庭主婦卻有與社會脫節或無人分擔家事的問題。難道年紀大了就非得與現實妥協不可嗎?沒結婚的人得降低擇偶標準,而結了婚又必須生孩子延續香火,想出社會工作還要家事公事兩頭燒?

Around 40的故事內容正是圍繞在這些問題之間。而在處理這些事情之前,我想最重要的是先調整自己的心態,確認自己的目標,其次是與人溝通取得共通的平衡。經過社會的歷練,處於3544歲間的女人已足以自我判斷何者該取、何者該捨,不易受流言蜚語動搖心志,用成熟而適當的態度處理世俗的評論、消化心底的不快。女人的價值不在於過了三十歲就是「敗犬」,不在於過了四十歲就是「歐巴桑」,而在於是否努力經營自我、提升自我。沒有年輕女孩的光滑肌膚,卻不能沒有歲月雕琢出的大智大慧。在職場上可以是獨當一面的主管,在家庭裡也可以是賢妻良母,許多事情其實不愁沒有解決方法,只要夠用心、肯溝通,事情或許有轉圜的餘地。

戲裡天海祐希的個性夠成熟穩重、懂得尊重他人、能隨彼此的差異調整心態、頭腦清晰,重點是她還保有女人的純真與可愛,適時裝傻的分寸拿捏得真是恰恰好,誰說這樣的40歲女人不美麗呢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法蘭西絲 的頭像
    法蘭西絲

    法蘭西絲的喜樂哀愁

    法蘭西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